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材料二
作为荒服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区民众所鄙弃。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岭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流寓文士并没有长时间地消极度日。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他们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顺带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远极遐荒之穷地,交通极为不便,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险恶,这是连州给作者的最初印象。同为寓居连州,然而在刘禹锡的眼中,连州却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墟也”。他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不仅对连州秀丽的山水极为推崇,而且深入民间了解连州的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生活。在谪居连州的岁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态、从容的诗笔,还原了岭南的青山秀水,描绘了民情民俗画卷,并讴歌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至“荒服”的极致——海南岛,这在宋代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苏轼也曾悲观地说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与王敏仲书》)然而,天性乐观旷达的他并没有彻底沉沦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的诗文去描绘海南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纵情于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和陶诗”。诗文不仅明显流露出对此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于艰险中发现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蛮荒岭南,他们依然“诗意地栖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材料三
流寓文士来到岭南之后,一方面用诗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为民谋利,在蛮荒岭南积极实践自己未尽的政治抱负,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的影响。
明代弘治年间连州知州曹镐撰《旧志序》,认为连州风气之变,“乃自韩昌黎、刘梦得两公始”。刘禹锡在连州至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编医书,惠及百姓。刘禹锡对医学颇有研究,他结合自己40多年积累的验方,编成了《传信方》医书,让连州人受益。二是重教兴学。在刘禹锡的带动下,连州文风迭起,吸引了荆楚吴越的儒生纷纷来连州求学。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有43名,时称“连州科第甲通省”。三是关心少数民族。刘禹锡在连州期间写下了《莫徭歌》《蛮子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三首诗,对徭族人的外貌服饰和狩猎活动以及他们的勤劳神勇大加称赞。
柳宗元流寓柳州可谓他本人之不幸,但又是柳州人民之大幸。唐元和十年,柳宗元第三次被贬到柳州为刺史,其内心非常痛苦,但他依然积极为政,兴办儒学,推行教化,开挖水井,养民安民;反对横征暴敛,力主轻徭薄赋,对柳州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柳州人以修建柳侯祠的方式来表达对柳宗元的纪念。至今,文慧桥、文慧路等路桥名称依然体现着人们对他的缅怀。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以八月之治而令江山易其姓,韩愈在潮州人心目中不仅是文化先驱,更成为神明一般的存在。到潮州后,韩愈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来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们自觉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方式的责任,他们不愧为岭南大地的文化拓荒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的本质是离开本土移居他乡。
B.“流寓”必须是“不得已”的客居他乡。
C.流寓既包括社会原因也含有个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
【2】下列文人的称呼与“流寓”有关的一项是
A.三闾大夫 B.东坡居士 C.范文正公 D.七绝圣手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流寓文士“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文士无视生存环境恶劣影响
B.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积极地描绘流寓之地的风情画卷
D.超然旷达地热爱与赞美流寓生活
【4】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放:“放”的第三笔是“丿”
B.负书担橐:口袋
C.荒服:泛指边远地区
D.栖居:“栖”读作“qī”
【5】下列各句没有反映诗人流寓经历的一项是
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诗经·氓》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流寓文士政治抱负一项是
A.重教兴学 B.养民安民 C.江山易姓 D.奖劝农桑
【7】根据“材料三”,下列描述流寓文士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影响有误的一项是
A.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仅被广泛传扬并得到妥善保护。
B.岭南的医学、教育、生产方式甚至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C.流寓文士积极为政和解决民生问题使百姓生活有显著变化。
D.流寓文士的诗文作品和文化传播丰富了岭南地区文化意蕴。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
2、
在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诗文中不乏借酒助兴的语句。陶渊明在《归去来号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他在辞官归隐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快乐。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四句,写出了祖母时日无多,呼吸微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
④苏轼的《念娇·赤墅怀古》流露出消板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流露消极情绪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3】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4、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常常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常借助众人不同视角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具体情节,简要分析该人物形象的特点。
A.王熙凤
B.贾宝玉
C.林黛玉
D.薛宝钗
5、
微写作
①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尊老爱幼是其重要内容。假如你是校志愿社团的负责人,需要设计一个尊老爱老的志愿活动,请简述你设计活动的内容以及设计的理由,150字左右。
②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果你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请选择下面的一种身份,写一段你在观看十月一日国庆游行时的心理活动。要求:想象合理,150字左右。
教师 农民 工人 科技工作者 军人
③在你的“文学之旅”中,一定也有一些经典名著对你产生了深剑的影响,请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作品,并结合该作品内容,给作者写一封短信,抒写你对他的感激之情,要求:感信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150字左右。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间或(jià...
- 《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下列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质朴无...
- 面对人生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有“___...
-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各题。上邪上邪!我欲与君...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美国...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离离原上草,...
- 《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吊万人冢(唐)张蠙兵罢...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文明礼...
- 在下面一段文字①②③处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 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
-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___...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继往开来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以...
- 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古巴官员表示,...
- 在下面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的句...
- 咏“星辰”:______,______。(辛弃疾《...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强调“...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失眠是指因睡眠时...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家电...
- 《赠从弟》中表达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虚度光阴、报国...
-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 阅读宋代词人石孝友的《惜奴娇》,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 请在最后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
- 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走向社会...
- 贵州省安顺市高三月高考模拟语文卷(解析版...
- 苏教版语文实用阅读选修《花的秘密》同步练...
- 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卷(解...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
- 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高三夏令营检测语文试...
-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中国人民...
- 浙江慈溪市高三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云南省姚安县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七单...
- 江西重点中学赣中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合适应...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课《卧...
- 四川宜宾三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诺贝尔和...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三热身训练语文试卷(解...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段考语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