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成功迈向太空,是2008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的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的某种东西。
B.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C.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D.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2】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
【3】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②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而下②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激扬文字,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٠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 。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去赴鸿门宴,为什么“既来之,则走之”呢?请用课文中一句成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之厚,君之薄也。
5、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 景
辛迪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 在沪杭道中
【1】对本诗意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一、二句交代了看“风景 的地点,指出看到的都是“社会问题”,与最后一句中“不是风景”相呼应。
B.三、四两句阐明了社会问题的具体内涵,即人民生活困苦。“终点” 即“田间的坟” 。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死难料。
C.五、六两句把“绿得丰饶 ”的土地与“士兵的新装”放在一起,揭示出了造成这种社会问题的根源:虽然土地丰饶,但国民党挑起的连年内战使人民难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D.七、八两句“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表明这种社会问题普遍存在,而“却是一般的暗淡”,语意陡转,说明当时劳苦大众已经麻木,对造成自己苦难命运的原因漠不关心。
【2】对本诗的赏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连年战乱带来的灾难,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穷兵黩武的反动政府的痛恨。
B.作者以“风景” 为标题、透过车窗看到了茅屋、坟、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表明“风景” 其实是病态的社会、是连接不断的“社会问题” 。
C.全诗围绕“社会问题” 展开,并以此为线索,反映了旧中国在反动统治下阶级压迫日益深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
D.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使全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诗歌取名为《风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说明。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几千年来,龙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伟大、智慧、力量、神秘的象征。①______,从来就以“真龙天子”自称。从周代初期开始,②______,这种袍服俗称龙袍。而除皇帝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衣服上饰以龙纹,③____,必处以极刑。在明、清时期,皇子、亲王、郡王有时亦可在衣服上饰以龙纹。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
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A.婴儿在...
-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一定能在奥...
-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何”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重游缅湖(节选)E.B....
-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针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暮雨乡愁张清华一个人在外...
- 下列句子中的“与”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根据课文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孱头:﹍﹍...
- 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落一叶诗在人间...
-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归去...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泰山记》的作者姚...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
-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根据第八段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孱头”...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激烈...
- 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填入下列句中空格处最准确的一项是()[1]“刚才,...
-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版《红楼梦》...
- 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孟子《...
- 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添酒...
-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家君作宰,路...
- 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卡...
-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囚绿记同步练...
- 黑龙江哈六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课《记念刘和珍...
-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一(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高一月月考(普通班、...
- 安徽淮北濉溪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试卷(解...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滕王阁序并...
- 苏教版高一必修单元综合测评一滴眼泪中的人...
- 甘肃民乐县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同步练习:第课飞向太空...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课《我们为什么...
-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高一月质量检测语...
- 云南省玉溪峨山彝族自治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
- 河北冀州中学高一月语文试卷(解析版)
-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三学...
- 贵州凯里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课《长亭送别》...
- 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高一.周练语文卷(解析...
-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单元综合测评我有...
-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尖子班)月月考...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课《奥林匹克精...
-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课《景泰蓝的制...
-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一月段测语文试卷(解析...
-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上期中语文卷(解...
- 鲁人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综合测评语文试卷
-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