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
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
B.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
D.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
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2】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胜友如云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亲爱的同学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么?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册封倜傥至高无...
- 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添酒...
- 严明赏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党和国家决定加...
- 下列句子中的“与”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母亲热爱新生儿...
- 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
-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哪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
- 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_...
- 《拿来主义》文中的“大宅子”指代______,这里...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李密《陈情表》)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重游缅湖(节选)E.B....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款(kuǎn)...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蝴蝶(d...
-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你对“我真正需要的一切,即怎样生...
-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朝廷趋之...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一本杂志编的《...
- 对下列作品的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楚辞》②《...
- 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3月...
- 曹操感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____...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时...
- 下列各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A.余扃牖而...
-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推衍(yán...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
- 河北省无极县二中第二学期高一月月考语文试...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第课《记念刘和珍君...
- 河北望都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短文三篇《...
-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高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同...
- 浙江温州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课《别离》同步...
-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课《始得西山宴...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秋声赋》同...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甘肃省白银市育正学校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
- 安徽淮南二中高一平行班月月考语文试卷(解...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课《直面困难》...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单元第课《诗两首雨...
- 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海南省文昌中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
- 江西南昌八一中学等五校高一月联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卷(解析...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第课《包身工》同步...
- 安徽淮南二中高一创新班上期中语文试卷(解...
- 苏教版高一必修单元综合测评语文试卷
- 湖北宜城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河北冀州中学高一月语文试卷(解析版)
-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一月段测语文试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