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缪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_______,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界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_______,,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_____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_______。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徒劳无功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以偏概全
B. 隔靴搔痒 望文生义 含糊其辞 掩耳盗铃
C. 隔靴搔痒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以偏概全
D. 徒劳无功 穿凿附会 不知所云 掩耳盗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
B. 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
C. 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木的逻辑规则
D. 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违背基本的逻辑规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嚇”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 时代在进步,互联网也发展迅猛,许多人在语言表达上更偏爱表达简洁的网络用语。
C. 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D.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笑”为例意在表达,汉语博大精深,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B.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
C. 文章先指出语言表达贫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D. 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创作诗句。
B. 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表达规范。
C. 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多了很多。
D. 一些固定句式或者夸张的语气词,纯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倍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电水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曰:“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沈,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欲胁止之,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宫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播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土,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土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仁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C.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D. 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媵王阁序》中“闾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 刺史在文中指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 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 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军队进城后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 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C. 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D. 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深》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醉翁”之号的由来是因为自己“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5、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B. 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C. 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溢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D. 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家风建设十分重要,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①不仅 __②更 ____③也正因此_____ ④不论___ ⑤都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罗丹的雕刻熊秉明雕刻...
-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1~14题。蓑衣张炜秋天,...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到“经”,...
- 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1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六部...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
-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鲸鲨(q...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课堂上有...
-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A.是...
- 要想称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一定要在______、_...
-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下列两组加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频律攻坚战...
- (2015·湖北)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咬...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 低眉信手续续弹()A.烟涛微茫信难求B.牺牲玉帛,...
- ______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 赏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
-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
- 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李白与...
- 河北省定州市二中高二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宁夏中卫一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湖北省鄂东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月联考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老人...
- 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五中学、唐江中学高二...
-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
- 四川省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湖北卷)
-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广西柳州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月份)
- 江苏省泰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山西榆社中学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凉山州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安徽省淮北一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模拟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圆梦教育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港...
- 浙江湖州中学高二(国际班)上学期期中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 湖北襄阳五中高二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宇...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陈情...
- 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压轴卷
-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云南省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动...
- 四川省德阳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