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C. 《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2、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闻一多大骂特务,慷kǎi(_____)激昂;端木蕻良深深眷恋故乡,笔下的关东原野斑lán(_____)丰饶;新中国建立不久,邓稼先奉命研究原子弹,鞠躬尽cuì(_____),死而后已;长征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大山——老山界,把一个坚强的意志guàn(______)输到每个战士心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爱国情怀。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蝶
(1)一年冬天,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2)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3)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满地的红。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4)院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5)每写好一张,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就接过去铺在地上。棕黄的泥土地面上,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福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chuăn,指不顺,不幸),福在哪里?
(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循着花香,我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
(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写得不好,给大家添点喜气。”老人的声音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14)“大爷,你恨她吗?”
(15)“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16)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 500 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17)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18)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19)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20)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支持,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花虽开屋外,福却藏心中。
(选自《思维与智慧 》)
【1】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多次写到梅花,有何作用?
【3】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的重要方法,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请结合语境,品味第(2)和第(7)段划线句子,揣摩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1)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2)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4】赏析“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这一标题的妙处。
4、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游走在飘香的书页里,行吟在先哲的文字中,我们邂逅许多有趣的灵魂,领略他们内心的爱恨情怀。“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岑参报国与亲情难于两全的复杂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这是游子伤离惜别的思乡之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王维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替父从军,戍守边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木兰威武豪迈、精神焕发的飒爽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韩愈借杨花榆荚来抒写对春天的留恋。
5、
古诗阅读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剑门:也称剑阁、剑门关。此诗作于诗人由抗敌前线被调往后方任闲职之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以“衣上征尘杂酒痕”开篇,突出了人物形象。
B. “无处”意为“处处”,诗人离开前线,万里远游,黯然神伤。
C. “此身合是诗人未”中“合”是“应该”,此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D. “细雨”句充满诗情画意,形象逼真,耐人寻味,诗人用蒙蒙细雨烘托了自己旅途遇雨欣然自得之情。
【2】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
按要求作文。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四月,欣赏春日的淡妆浓抹;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题材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和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
(2)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第三段,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
- (三)综合理解、比较阅读:(1)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
- 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A.想要欣赏小路美...
- 读课文《七颗钻石》,对作者在“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活在往事中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
- 一朵栀子花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
- 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一面》的一项是()。A...
- 老斑羚的牺牲精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生活谈...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阅读第②至④段,用文中的原句...
-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
- 读课文《丑小鸭》,以下不属于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的老天爷!”他...
- 读课文《竹影》,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黄杜鹃紫杜鹃花开了,白杜鹃花开...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
-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答案。贾里曾有过跻身军界的打算。...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剥豆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完成下题。过了一会儿,都...
- 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
- 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
- 读课文《社戏》在句中”小小年纪便有见识。“的见识是...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巍巍中...
-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看云...
- 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河中石...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管理局七年级(五四制)...
-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济南的...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沁园春...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猫》同步练...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中英香...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论语》...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黄河颂同...
- 甘肃省广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月月考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最后一课...
- 北京市三帆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梵天寺木塔》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艰难的国...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斜...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
-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