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钦佩(qīn) 咀嚼(jiáo) 俯瞰(kàn) 伴侣(1ǔ)
B. 点缀(zhuì) 丰饶(ráo) 忏悔(chàn) 撵走(niǎn)
C. 污秽(huì) 哺育(bǔ) 迸溅(bèng) 譬如(bì)
D. 凝望(ní) 炽热(chì) 契约(qì) 修茸(róng)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缠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佛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拔,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狱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请你从文中选一例句,把你对其语言特色的理解告诉他(她)。(80字左右)
【2】借鉴以上文段的语言运用技巧,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80字左右)
3、
读下列句子,将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望岳》中蕴含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中讽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结合名著内容,说说语段中的祥子为什么“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5、
请以“怀揣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抒发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④回避上文《怀揣两块糖》的题目及内容。
6、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宜燔③。”讼④于社伯⑤。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⑥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án):烤。④讼(sòng):裁决。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
(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小弗郎士在小说《最后一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
- 《蝉》的结尾处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
- 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 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的用意理...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
- 《皇帝的新装》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
- 读课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
- 选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运用的表达方...
- 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下属于男子汉特点的是(...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的老天爷!”他...
- 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一面》的一项是()。A...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伟人细胞》一文中多次提到贾里对“伟人”的看法。符...
- 读课文《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
-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北大就是...
- 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 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此种情况”是指...
- 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爱...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属于文中插叙的事件有()...
-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
-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往事依依》一...
-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 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一种。①她用一只手...
- 读课文《十三岁的际遇》,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
- 读课文《羚羊木雕》,“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
- 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我们家...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观舞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夏》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音乐巨人...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羚羊木...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水调歌...
-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六校七年级(五四学制)...
- 安徽省蚌埠局属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渎边联盟七年级上学期...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十五夜望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十三...
- 江苏省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芙蓉外国语实验...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河北省武邑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再别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丑小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再塑生命...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智...
- 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神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黄鹤楼...
-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月月考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盲孩子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斜...
-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
- 湖北省荆州松滋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湖北省利川都亭初级中学、民中七年级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