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考试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B.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C. 我已经在这个行业气势磅礴多年了,经验肯定比你丰富。
D. 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如既往地投入襄州的公益事业。
2、
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语文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深层的是思想。读杨绛的《老王》,让我们明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违背人心会感到愧怍(______);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被叶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待人宽厚、律己严格的品质而感染(______)。
3、
记叙文阅读《奶奶的粽子》,完成后面小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香。”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涧,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阅读文章,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_____________、煮粽子的漫长、_____________和我对奶奶的思念。
【2】体会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标题“奶奶的粽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文章开头引用端午的歌谣“粽子香,香厨房……”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
C. 文章第5段描写奶奶包粽子的娴熟与我包粽子的笨拙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奶奶对我的失望。
D. 文章通过记叙“奶奶的粽子”,表达我对儿时美好的回忆,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4、
诗文默写填空。
(1)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牡丹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爱莲说》)
5、
赏析《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是对诗的内容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 颔联流传最广,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
C. 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 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2】“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6、
名著阅读
有十几条章鱼侵入到平台上和“鹦鹉螺”号两边来。我们狂怒地挥起斧头,乱砍乱杀。内德·兰德的叉每一下都刺入章鱼海色的眼睛中。突然,一条章鱼的触须卷住他,把他揪倒在地,章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内德·兰德张开,这个不幸的人眼看要被咬为两段了……
(1)以上文段选自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___________写的《海底两万里》,整部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2)文段中内德·兰德眼看要被章鱼咬为两段了,结局如何?联系整本书,谈谈在与章鱼搏斗的章节中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生活处处有语文,一个招牌,一则广告,一副对联……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七年级(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拟写标语)请你将此次活动的主题语补充完整。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班级组织“我的语文生活”相关活动,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正眼看招牌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下面是一份“对联问卷调查表”,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 | 12-25岁(100人) | 30-45岁(100人) | 45岁以上 |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 18% | 40% | 65% |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妈妈说:“我这个人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的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吗?”你该如何劝说妈妈不浪费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关注细节描写,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班级等,不少于500字。
题目二:
2019年是第70个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的第100周年。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响了大江南北,传达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词中写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请你用心观察周围的变化,用你的笔描绘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班级等,不少于500字。
9、
阅读文言文《陋室铭》比较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⑤哂:讥笑。
【1】解释加点词。
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
不营产业(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C.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
- 新闻这种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_____...
-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毕业典礼后“催着自己,我...
- 下面对本文《竹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竹影...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说“至发电时止”...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红枣女孩郑渊洁当女孩儿第一次睁...
- 课文《伟人细胞》中“夙愿”一词的本意是______...
- 《蝉》的结尾处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
- 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完成下题。①贝多芬激动而又...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
- 读课文《我的老师》,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有错的一...
- 分析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
- (二)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老斑羚的牺牲精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生活谈...
- 根据你对全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理解从下列说法中选...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句中“西起九...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从敌我两方面议论...
- 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的用意理...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
-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阅读第②至④段,用文中的原句...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们家的男子汉何定岚①我...
-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
- 读课文《土地的誓言》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 读课文《丑小鸭》,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
- 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们家的男子汉一个人去买...
-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水调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再别康...
-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未选择...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圣施威降...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郑人...
- 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伟大的悲...
- 四川省江油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人民解...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看云...
-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七年级上学...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风雨...
-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
-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伟人细...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凡尔赛...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赵普》...
- 北京市教育学院附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
-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
-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七年级...
-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从百草...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世说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端午日...